何因不归去?

出自 唐代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现代解析

“何因不归去?”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为什么不回去呢?”看似简单一问,背后却藏着丰富的情感层次。

它的魅力在于用最朴素的疑问,戳中人心最普遍的矛盾。比如:
1. 挣扎感:像现代人纠结“大城市拼搏还是回乡发展”,古人用这5个字道尽了对现状的不甘与对归途的犹豫。
2. 留白艺术:不直接说“我想家”或“我累了”,而是用反问让人自己补全原因——可能是功名未成、责任在肩,或是无颜面对故乡父老。
3. 画面感:读这句时,眼前会自动浮现一个望向他乡月色、衣襟带霜的游子背影,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

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正是中文“以问代答”的独特智慧——问题越简单,越让人忍不住代入自己的故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