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出自 唐代 王昌龄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又富有层次的自然画面:树根已经枯朽,而高高的树梢上却住着一窝活泼的鼯鼠(会滑翔的大松鼠)。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品味它的妙处:

1. 生命的对比艺术
枯死的树根和活跃的鼯鼠形成强烈反差,就像舞台的聚光灯同时照亮衰败与生机。这种对比让人联想到:即使基础已经腐朽,生命依然能在高处找到出路,自然界总在演绎新旧交替的故事。

2. 巧妙的镜头语言
诗人用"下-上"的视角切换,像电影镜头从地面枯根慢慢上摇到树顶的鼠窝。短短十个字构建出立体空间感,让读者仿佛置身树下仰头观望,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3. 留白的哲学味
诗句没说这棵树是死是活,也没交代鼯鼠的状态,反而留下想象空间——或许这棵"半死半活"的树,正象征着世间万物矛盾共存的常态。就像我们的生活,总有些部分在枯萎,同时又有新的希望在萌发。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