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斜迳 一作:斜径;残阳 一作:斜阳)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田野景象:野生的兔葵和燕麦在落日余晖中随风摇曳,长得几乎和人一样高。诗人用最朴实的乡村植物和日常光线,传递出两种微妙感受:
1. 生命的倔强感:杂草在无人照料的环境里肆意生长,竟能达到人的高度,暗示着平凡生命里暗藏的蓬勃力量。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夹缝中生存",越是普通的生命越能创造惊喜。
2. 时光的流逝感:残阳的光线给画面镀上一层金色,植物与人影在斜照中被拉长重叠,营造出"一天将尽"的淡淡惆怅。这种光影效果类似我们傍晚散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变得特别长的那个瞬间。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像摄影师一样捕捉了这个充满张力的自然镜头:杂草与人类比肩而立,阳光把它们的剪影糅在一起,既让人感受到野草的生命力,又透露出人类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渺小感。这种"以景说情"的手法,比直接说"我很难过"或"大自然真强大"要含蓄有力得多。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