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出自 明代 高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译文风雨之中,梨花落尽,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祭祀呢?
注释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过:过去了,尽了。
赏析诗人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风雨过后,梨花凋零的萧瑟场景。诗人用白描手法抛出疑问:放眼望去,有几户人家的祖坟前能看到来祭扫的子孙呢?
核心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风雨、梨花、孤坟构成凄清图景,连春天的花朵都带着寒意,暗示人情的淡漠。
2. 灵魂拷问——表面问"有多少人来扫墓",实则质问:有多少人还记得祖先?传统孝道是否在消亡?
3. 时代隐喻——古代寒食节本应全家祭祖,而诗中荒凉的坟场暗示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这种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忧思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场景和问句引导读者思考,这种含蓄的力量比直接说教更打动人心。现代人读到这句,或许会联想到当下快节奏生活中逐渐淡薄的家族观念和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