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现代解析
这句诗直白地表达了人生中常见的遗憾:早知道前路艰难,当初就该好好读书学习。
它抓住了两个普遍的人性痛点:
1. 事后的懊悔——人常常在碰壁后,才意识到当初该做的准备没做好。就像许多人在社会上吃苦头后,才会感叹"要是当年好好读书就好了"。
2. 选择的代价——诗句中"行路难"代表现实困境,"章句"象征书本学问,暗指人生每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年轻时轻视的知识,往往成为后来跨不过去的坎。
最打动人的是它的真实感:没有说教,而是用过来人的口吻,平实地道出一个永恒的生活教训——今天的懈怠,会成为明天的绊脚石。这种接地气的反思,让每个为生活挣扎过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