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出自 唐代 王昌龄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令人感慨的画面: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久别重逢,却发现彼此都已白发苍苍。它用最朴实的语言击中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时间的力量和人生的无常。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年轻时一起出生入死的伙伴,经过几十年岁月冲刷后再次相见。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都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诗句中"同袍"二字(原指共享战袍的战友)暗示着他们曾有过热血沸腾的青春,而"尽衰老"三个字就像一记温柔的叹息,把岁月带来的变化说得既直白又深刻。

这句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最简单的对比说出了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宿命。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突然惊觉"原来我们都老了"的那个瞬间。它让我们看到时间的残酷,也让我们感受到共同老去的温情——至少当年并肩的人,还能有机会重逢话当年。这种对生命流逝的坦然接受,正是这句诗历经千年依然动人的原因。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