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出自 明代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译文在江边的白发渔翁,早已看惯了四时的轮转和岁月的变化。

注释渔樵: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赏析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构成了一幅平凡长久的画面,自有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一个“惯”字令读者感到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白发渔夫在江边生活的画面,他常年与自然相伴,早已看惯了四季轮回的风景——秋天的明月、春天的暖风。诗人用极简的笔墨传递出三重深意:

1. 超脱的生活态度
渔夫的白发暗示他历经沧桑,但"惯看"二字展现了他对世事变化的淡然。就像现代人常说"见多了也就看开了",他不再为外物大喜大悲。

2. 永恒与变迁的对比
"秋月"冷清,"春风"温暖,代表截然不同的季节。但渔夫年复一年见证这些变化,反而突显出自然规律的永恒性——就像我们今天依然会为春天的花开、秋天的落叶感动。

3. 平凡中的诗意
诗人把镜头对准普通渔夫,告诉我们:真正的生活智慧往往藏在平凡处。就像现代人忙碌之余,也会从一杯茶、一片晚霞中找到慰藉,这种返璞归真的感悟古今相通。

整句诗像一幅水墨画,用渔夫这个形象教会我们:用平静的心接纳生活起伏,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永恒的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