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青山连着青山,大家其实都在同一片云雨之下;头顶的月亮明明只有一个,哪来的"你家月亮""我家月亮"之分呢?
诗人用两个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景象——山和月,讲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与人看似分隔两地,其实命运紧密相连。就像今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山的意象:虽然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山脉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人类共享同一个地球家园;
2. 月的意象:夜晚抬头看月亮时,无论身在何处,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暗示人与人本质上没有隔阂。
这种表达妙在:
- 用看得见的自然景物(青山、云雨、明月)比喻看不见的情感联结
- 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大概念,转化成谁都能懂的日常画面
- 既承认地理上的距离(两乡),又用"同云雨""明月共赏"消解了这种距离感
直到今天,当我们想表达"虽然我们身处不同地方,但心在一起"时,这句诗依然能精准传递这种温暖包容的情怀。比如疫情期间国际互助时,就有人用这句诗来形容跨越国界的守望相助。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