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但诗人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视角来表达情感。

第一句"流水通波接武冈"是说眼前的河流一直通向朋友要去的武冈,用流水把两地连接起来,暗示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

第二句"送君不觉有离伤"很巧妙,表面说送别时没觉得多伤感,其实是用"不觉"来反衬内心的不舍,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接说"我好难过"更有味道。

后两句是全诗精华:"青山一道同云雨"是说我们虽然分开,但还是在同一片天空下,经历同样的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更进一步,说我们看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怎么能算分隔两地呢?这两句用青山、云雨、明月这些自然景物,把空间上的距离感消解了。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是要表达离别的愁绪,却偏偏用乐观豁达的方式来说。诗人不写"我好难过你要走了",而是说"我们其实一直在一起"。这种反向表达既温暖又充满智慧,让离别也变得不那么沉重了。这种用自然景物化解离愁的手法,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也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安慰。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