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出自 宋代 刘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译文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注释系船:泊舟。
赏析此句写得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未稳”上承“过”字,说明客边行脚的匆遽,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中秋佳节临近,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短暂停泊的场景,传递出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场景还原:
诗人把船临时系在柳树下,还没停稳当,突然意识到——过不了几天,又到中秋了。柳树、小船、未稳的缆绳,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匆忙的旅人形象,他可能刚结束一段奔波,或正准备启程。
情感内核:
1. 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能几日,又中秋”像一声突然的叹息。中秋本是团圆佳节,而诗人却在漂泊中意识到节日将至,暗示他无法与家人相聚,甚至来不及安稳歇脚,日子就匆匆溜走了。
2. 人生漂泊的无奈
“系船犹未稳”不仅是动作描写,更隐喻生活的动荡。船始终停不稳,如同人生总在奔波,难得安宁。中秋的临近加剧了这种焦虑——时间不等人,而自己仍身不由己。
现代启示:
这句诗精准捕捉到现代人常见的状态:忙碌中猛然发现“一年又快过完”,却来不及细细品味生活。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中,偶尔需要像诗人一样停下脚步,感受时间的重量,珍惜当下的片刻安宁。
诗句魅力:
短短13字,用日常细节(系船、算日子)触发深刻共鸣。没有直接说“我想家”“我累了”,但通过动作与时间的对比,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份匆忙与孤独。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