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出自 《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译文人的才能有高下之分,要想了解事物就得开始学习,只有学习了才会明白,不问是不会认识事物的。
赏析此句强调了在治学中“问”的重要性,劝诫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想要真正了解事物,必须通过学习。只有学了才能明白,不去问、不去探索就永远不懂。
它的核心道理很接地气:
1. 承认差异:就像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这很正常。但后天的学习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
2. 实践出真知:光在脑子里空想没用,就像没吃过草莓的人,别人描述再多也不知道真正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
3. 主动才有收获:等着知识自己掉进脑子里是不可能的,得像挖宝藏一样主动去学、去问。就像现在用手机查资料,本质也是在"问"。
举个生活例子:同样做菜,有人天生味觉灵敏,但如果不学刀工、火候,永远做不出好菜;而愿意钻研的人,哪怕起步慢,最终也能成为大厨。这就是"学"与"不问"的区别。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戳破了两个幻想:一是以为聪明就可以不努力,二是等着别人喂知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古人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保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