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两个生动的比喻,传递了为人处世的崇高境界。
"大贤秉高鉴"就像说: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就像举着一面高高悬挂的明镜。这面镜子不仅能清晰照见别人的优缺点,更能无情地映照出自己的不足。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敢于自我反省的前辈,他们对待他人公正,对待自己更严格。
"公烛无私光"则像描述一支燃烧的蜡烛:它发光时不挑照射对象,既照亮达官显贵,也照亮平民百姓。就像生活中那些一视同仁的帮助者,他们付出时不看对方身份,只问对方是否需要。
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日常可见的"镜子"和"蜡烛",把抽象的道德品质变得具体可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贤者既有明辨是非的智慧(镜子的功能),又有普惠大众的胸怀(蜡烛的特性)。这种既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的品格,正是中华文化中最推崇的处世之道。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