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如果天上没有“修月人”来维护月亮,那么月中的桂树就会一直生长,直到枝干把月亮(“西轮”)撑破。
诗人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把月亮比作一个需要维护的“器物”——就像房子需要修缮一样,月亮也需要“修月户”来修剪桂树的枝条,否则它就会失控生长。这种想象既新奇又有趣,打破了人们对月亮的神秘感,让它变得亲切可爱。
更深一层看,诗句暗含了对“平衡”的思考:万事万物都需要维护和调节(比如桂树需要修剪),否则可能失去控制(撑破月亮)。这种哲理藏在童话般的画面里,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
语言上,“撑损”这个词用得特别生动,仿佛能听到树枝“嘎吱”撑裂月亮的声音,画面感极强。整句诗把神话(月宫桂树)、生活常识(修剪维护)和科学猜想(月亮是圆轮)巧妙融合,展现出古人既浪漫又接地气的思维方式。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