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阔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最动人的意境。
"滟滟随波千万里"就像用摄像机拍下的长镜头:月光洒在江面上,随着波浪起伏闪烁,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这里"滟滟"二字特别妙,既写出了月光在水面跳动的样子,又让人仿佛听到轻柔的水波声。
"何处春江无月明"突然把镜头拉远,从一条江扩展到天下所有的春江。诗人似乎在说:你看,此刻每一条春天的江河都被月光温柔笼罩着。这种从具体到普遍的升华,让画面突然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那份静谧中的震撼。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月光与江水的互动,自然流露出对天地之美的惊叹。就像我们偶然抬头看见满天繁星时,那种既亲切又震撼的感觉。这种不刻意煽情却直击心灵的表达,正是古典诗歌最迷人的地方。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