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日萧瑟的场景,诗人独自在长满蓟草的庭院中,感叹老友离散的孤寂。"故人稀"直白道出身边知交零落的现实,像极了现代人翻通讯录却找不到能深夜畅谈的朋友的落寞。
后句"何处登高且送归"更有深意:表面写重阳登高送别友人的习俗,实则暗含两层人生况味。一来是物理空间的离别,如同我们今日在车站送别好友;二来是精神层面的"送别",像中年人回忆青春时那种"再也回不去了"的怅然。最妙的是"何处"二字,既写实景的迷茫(不知去哪登高),又隐喻人生的迷失(不知未来方向),这种一语双关的手法让简单的文字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全句用秋风、蓟草、离别的日常画面,道出了人类共通的孤独体验。就像现代人拍一张枯叶飘落的照片配文"天冷了",古今情感在此完美共鸣。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