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出自 魏晋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注释窟:泉窟。

赏析此句通过水的寒冷和马的感受,暗喻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危险,令人印象深刻。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将士饮马的艰辛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饮马长城窟"——短短五个字交代了地点和事件:战士牵着战马到长城脚下的水洼饮水。长城是军事要塞的象征,"窟"字暗示水源的隐蔽与匮乏,让人联想到戍边环境的荒凉。

"水寒伤马骨"——用触觉写生存之难。表面写马匹饮水时被冰水刺痛骨骼,实则暗指边关苦寒已到了连耐寒的战马都难以承受的地步。一个"伤"字既写实(低温对马的物理伤害),又写虚(折射将士们内心的煎熬)。

诗人没有直接写人,却通过战马饮水的细节,让读者自然联想到:马尚且如此,日夜戍守的将士该承受着怎样的艰苦?这种以马衬人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有感染力。全句不着一字抒情,却让边塞的苦寒、战争的残酷都渗透在"马饮冰水"这个生活化的场景中,展现出古代诗歌"用平凡细节传递深沉情感"的艺术魅力。

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