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出自 唐代 王昌龄 《少年行·其一》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送别场景,用简单几个字传递出丰富的画面感和情感。

"西陵侠年少"——开篇点出一个年轻侠客的形象。"西陵"可能是地名,但更关键的是"侠"字,让人联想到佩剑骑马、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作者不直说"年轻人",而用"年少"这个词,既点明年龄,又带着对青春活力的欣赏。

"送客过长亭"——后句立即转入动作场景。"长亭"是古代送别的标志性地点,相当于现在的车站送客处。一个"过"字用得巧妙,既表示他们走过了长亭,也暗示离别时刻终究要到来。少年侠客亲自送行,透露出重情重义的性格。

最妙的是两句之间的留白:没说送的是谁,也没写离别时的对话或伤感,但读者能自然想象出古道边、夕阳下,少年抱拳相送的画面。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让人感受到青春特有的豪迈与淡淡的离愁。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