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出自 唐代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被贬谪流放的孤独者与野兽为邻的荒凉处境,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生存状态。

"羁谴同缯纶"用渔网作比喻:就像被渔网缠住的鱼,人被朝廷的贬谪命令束缚着,动弹不得。一个"同"字道出人与物的相似命运,暗示在权力面前,人就像物品一样被随意处置。

"僻幽闻虎豹"展现听觉上的恐怖:在远离人烟的荒野,虎豹的吼叫声不断传来。这里没有直接写看见猛兽,而是通过声音制造心理压迫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危机四伏的环境中。

两句合起来形成强烈对比:前句是人为的政治压迫,后句是自然的生存威胁。被贬的文人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打击,还要面对真实的生命危险。这种双重困境的描写,让读者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官员遭遇贬谪时的绝望与无助。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渔网缠身"和"虎豹吼叫"这两个具体场景,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恐惧与挣扎,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