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话讲的是古代楚国有个靠养猴子为生的人,当地人都叫他"猴爷"。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 起名字的智慧
"狙公"这个外号特别生动——"狙"是猴子的古称,"公"既表示尊重又带点调侃。就像现在村里人会给养猪能手起外号叫"猪司令"一样,既点明了职业特征,又透着亲切感。
2. 古代职业的缩影
短短一句话就勾勒出一个古代手艺人形象。就像现代社会的宠物店老板,这位"猴爷"可能是驯猴表演的,也可能是贩卖猴子的,反映出古人利用自然资源谋生的智慧。
3. 语言的生命力
虽然"狙"这个字现在不用了,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古人管猴子叫"狙"。就像现在网络新词不断出现一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练的文字,既讲清楚了一个人的职业,又展现了民间起外号的幽默智慧,还让我们窥见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切片。就像现在刷短视频看到"煎饼王大叔"这种称呼,马上就能联想到这个人的特点,古今的表达智慧其实是相通的。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