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出自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译文夏、商、周三代得天下是因为仁,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
注释不仁:无仁厚之德;残暴。
赏析此句论效法先王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夏、商、周三代得天下是因为仁,失天下则是因为不仁,国家之所以衰落、兴盛、生存、灭亡,都与是否实行仁政有关。
现代解析
这句话讲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兴衰的根本原因:用仁爱得到天下,因残暴失去天下。就像种地一样,用善意对待百姓(仁),人心自然归附,政权就能稳固;若是剥削压迫百姓(不仁),就像树根烂了,再高大的树干也会倒塌。
具体来看,"仁"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实实在在的做法:减轻赋税让百姓吃饱,废除酷刑让人活得有尊严,听取民意调整政策。商汤捕猎时主动拆掉三面网,说"想逃的就逃吧",这种尊重生命的态度让他赢得民心。而夏桀把百姓当人肉垫子取乐,周厉王用特务监视百姓,这些"不仁"的做法最终都导致政权崩溃。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政权更替的底层逻辑——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直到今天,这个道理依然适用:一个公司对员工苛刻就会倒闭,一个国家漠视民生就会动荡。它提醒所有掌握权力的人: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暴力压制,而是来自你如何对待最普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