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野的生动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大自然的鲜活气息。
前一句"雨过横塘水满堤"像镜头特写:暴雨刚停,池塘的水漫过堤岸,仿佛能听见"哗啦啦"的溢水声。这里用"横塘"这个具体意象,比直接说"池塘"更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蜿蜒水道。
后一句"乱山高下路东西"把镜头拉远:群山在雨雾中起伏错落,山间小路忽高忽低地延伸向远方。"乱"字用得妙,不是真的杂乱,而是表现雨后群山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就像我们开车经过山区时看到的景象。
两句诗形成巧妙的动静结合:前句写水势流动的瞬间,后句写山峦静默的永恒。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水满堤"的蓬勃生机和"路东西"的曲折延伸,悄悄传递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就像我们突然看到雨后彩虹时,那种不需要说出口的感动。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