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出自 五代 谭用之 《秋宿湘江遇雨》

译文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注释岛门:岛上。

赏析此句以写景作结,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渔人相遇却无言、吹笛归家的宁静画面,核心在于传递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1. "不相问"的留白之美
渔人碰面却不寒暄,打破常规社交逻辑。这种"沉默的默契"反而让人感受到他们早已脱离功利世界——无需客套问收获,不必比较谁鱼多,暗示一种摆脱人情世故的纯粹生活状态。

2. 笛声代替语言的深意
一声长笛既是归家的信号,更是心灵的表达。相比琐碎的对话,音乐更能传递渔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就像现代人忙碌一天后,戴上耳机听歌的放松时刻,笛声在这里成了精神自由的象征。

3. "岛门"构建的世外桃源
归向岛门的画面,暗示渔人生活在与喧嚣尘世隔离的地方。这道门不仅是地理界限,更是心理边界——门外是纷扰,门内是宁静,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向往的"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理想。

全诗妙在用极简的场景,道出人们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就像今天很多人幻想放下手机、远离社交压力一样,诗中渔人用沉默和笛声,活成了我们向往却难以实现的自由模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