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出自 《墨子·49章 鲁问》

译文如果能鼓动天下人达到义,那么我的义岂不就更加发扬光大了吗!

现代解析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能借助某种动力(比如敲鼓激励士气)来推动自己追求道义,那么我在道义上的追求岂不是能更进一步吗?

简单来说,它讲的是"借力成长"的道理。就像运动员听到激昂的鼓声会跑得更快一样,我们在追求正义、道德的路上,也需要找到能激励自己的"鼓声"——可能是榜样的力量、朋友的鼓励,或者某个触动内心的时刻。这些外在动力就像加油站的汽油,能让我们在坚持正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句话的精妙在于:
1. 用"敲鼓"这个具体动作,生动比喻所有能激励我们的外在因素
2. 强调追求道义不是孤独的苦修,善于借助外力才是智慧
3. "岂不益进"的反问句式,传递出跃跃欲试的积极态度

比如现实中:
- 读书时看到英雄故事受到激励(这就是"鼓声")
- 朋友互相督促着做公益(这就是"进于义")
- 最终比一个人单干做得更好(这就是"益进")

它告诉我们:追求正义不怕借外力,关键是要保持前进的势头。就像骑自行车时,顺风的时候不妨蹬得更快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