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出自 唐代 崔颢 《长干曲四首·其一》

译文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暂:暂且、姑且。借问:请问一下。或恐:也许。

赏析诗人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女主人公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船夫在异乡的河面上遇到另一条船,主动停船搭话,试探着问对方是不是老乡。短短十个字,却包含了三层精妙之处:

1. 漂泊者的孤独感
"停船"这个动作背后,藏着出门在外的人对乡音的渴望。就像今天在异国他乡突然听到有人说家乡话,会忍不住凑近确认是不是同乡。

2. 小心翼翼的试探
用"暂借问"而不是直接询问,既怕唐突又忍不住期待,这种矛盾心理通过"或恐"(或许可能是)的用词精准呈现,就像我们想问陌生人又怕认错人时的犹豫。

3. 留白的艺术
诗句停在"同乡"就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如果真是同乡会怎样?若不是又会如何?这种未完成的对话反而让人回味无穷,就像电影里最动人的往往是角色欲言又止的瞬间。

这种通过日常小场景传递深沉情感的写法,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短视频,镜头里是寻常的停船问话,背景音乐却是所有游子心底的思乡曲。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