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城市雪景图,我们可以从两个部分来理解它的妙处:
前半句"郭边万户皆临水"像用广角镜头拍下整座城池——外城(郭)边密密麻麻的房屋都挨着水边建造,让人瞬间想象出江南水乡的模样:白墙黑瓦的民居像积木一样排列在河岸,推窗就能碰到水面,或许还有妇女在石阶浣衣,船夫撑着乌篷船从窗前划过。一个"临"字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仿佛能看到水波荡漾映在墙上的光影。
后半句"雪后千峰半入城"则突然把镜头拉远——大雪初晴时,远处连绵的群山被白雪覆盖,皑皑峰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些山峰的倒影投在城中河道里,就像半座青山"走"进了城里。这里的"半入城"用得极妙,既写出山水相连的实景,又赋予山峰顽皮的灵性,好像它们主动把身子探进了人间烟火里。
两句合起来看,画家用文字完成了"三景合一":近处是热闹的市井生活,中间是温柔的水系脉络,远方是静谧的雪山,而一场大雪像魔法般把这些元素都串联起来。最难得的是诗句里藏着的对比趣味:万户烟火气与千峰冰雪冷,人间喧闹与自然宁静,通过一道水面达成了奇妙和谐,让人读着读着就仿佛站在了那座雪后的小桥上。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