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现代解析
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人的寿命长短自有定数,哪敢质问老天爷呢?”
它表面上是在说生死无常、人力难改,但细品会发现两层深意:
1. 认命中的不认命
“岂敢问”看似卑微,实则暗藏不甘。就像现代人抱怨“我能怎么办?”,表面认怂,心里憋着火。古人用谦卑的语气,反而突出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抗议。
2. 豁达的生存智慧
后半句的“问苍天”如果真写出来,可能是愤怒或哀求。但作者用反问收住,像一声苦笑后的自我开解。这种“算了,不较劲”的态度,反而让人在无奈中学会放松,和现代人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异曲同工。
精妙之处:用7个字把“不服”和“看开”这对矛盾情绪捏在一起,像打太极般柔中带刚。既承认现实残酷,又保留内心尊严,这种含蓄又有张力的表达,正是中文独有的美感。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