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与家乡断绝音信的孤独处境,传递出时间流逝中的煎熬与思念。
"岭外音书断"——就像现代人到了没有手机信号的山区,完全收不到家人的消息。"岭外"指翻过山岭的遥远他乡,"音书断"三个字直接道出与亲人失去联系的困境,让人联想到手机屏幕上的"无服务"提示,心里空落落的感觉。
"经冬复历春"——从冬天挨到春天,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就像我们数着日子等一个重要回信,每过一天都格外漫长。诗人用季节变换来表现等待的煎熬,冬天草木凋零的萧瑟与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形成对比,暗示希望不断萌生又不断落空的循环。
这两句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用最朴素的语言(就像我们日常说"好久没接到家里电话了"),写出了人类共通的思念之情。不需要华丽辞藻,只是如实记录"收不到家信+等了很久"这个生活片段,就让所有经历过异地牵挂的人瞬间共鸣。时间在等待中被拉长,每一个季节更替都变成思念的刻度,这种体验古今相通。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