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出自 先秦 佚名 《河广》

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个芦苇筏就能航行。

注释河:黄河。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赏析此句用设问与夸张的手法,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人面对壮浪奇川,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可见想象之大胆,颇具石破天惊之力。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再宽的河,一片芦苇就能渡过去。

表面意思
诗人反问“谁说黄河宽广?”紧接着给出答案——用一片芦苇当船就能横渡。这种夸张手法瞬间把“天堑”变成了“通途”,黄河的壮阔被举重若轻地化解。

背后的精神
1. 破除对困难的恐惧
“河宽”象征人生难题,而“一苇”代表微小但坚定的行动。诗人用反差告诉我们:问题看似庞大,其实只要敢行动,就有解决办法。

2. 化繁为简的智慧
不依赖大船或桥梁,只用最简单的工具。这提醒我们:有时候突破困境不需要复杂手段,专注核心,反而能四两拨千斤。

3. 古人的浪漫与自信
把芦苇当船,是想象力的胜利。这种带点“天真”的勇气,恰恰是面对现实时最需要的态度——相信可能性,困难就会缩水。

现代启示
就像有人说“没资源怎么创业?”,而有人用一部手机拍短视频白手起家。这句诗的精髓正在于此:限制你的往往不是客观条件,而是对条件的预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