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出自 两汉 王粲 《登楼赋》

译文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注释蔽荆山之高岑: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赏析此段描绘了平原的辽阔与远山的巍峨。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开阔又受阻的视野画面,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站在平原上极目远眺,本想看到天地交接的远方("平原远而极目兮"),却被荆山高耸的山峰挡住了视线("蔽荆山之高岑")。这里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自然景象,道出了人生常遇到的困境:

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像我们满怀期待想看到远方,却被眼前的高山阻挡。这种"看得见却够不着"的感觉,很多人都有体会。

2. 双重视觉对比:平坦的平原和高耸的山峰形成强烈反差,就像生活中顺境与障碍总是并存。

3. 含蓄的情感表达:没有直接说"我好郁闷",但通过"远望-被挡"这个动作,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遗憾、不甘的情绪。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用"明明WiFi满格却加载不出页面"来比喻焦躁心情一样,用具体画面代替抽象抒情,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产生共鸣。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