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出自 宋代 潘阆 《酒泉子·长忆西山》
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注释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三竺: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赏析此句开门见山,点出作者对西山的时常念想。作者仅通过说明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的地点方位以及“三伏似清秋”之言便足以勾起读者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西山之景的真切喜爱与赞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情回忆,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避暑胜地的清凉画卷。
1. "长忆西山"开门见山——就像我们总忍不住怀念某个特别的地方,作者对西山念念不忘,这个开头瞬间拉近读者距离。
2. "灵隐寺前三竺后"像导游指路一样,带着我们穿行在著名景点之间:先经过香火鼎盛的灵隐寺,再往深处走就是三竺(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的幽静山路。一"前"一"后"两个方位词,让人仿佛跟着作者脚步漫游。
3. "冷泉亭上旧曾游"突然把镜头聚焦到具体场景:冷泉亭这个充满回忆的凉亭。一个"旧"字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就像我们现在翻看老照片时的情绪。
4. 最妙的是"三伏似清秋"——用生活常识制造惊喜: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在这里竟像秋天般凉爽。这种强烈反差让人立刻体会到西山独特的避暑魅力,比直接说"这里很凉快"高明百倍。
全诗就像一张有声老照片:既有游览路线图,又有温度体感,最后定格在凉亭纳凉的惬意画面。作者不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前/后/旧/似"这些常见字,组合出令人神往的清凉世界,这正是高手写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