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出自 唐代 杜荀鹤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现代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平盛世的政治经验仍然值得借鉴,好的治国方法不该被抛弃,应当继续为公共利益服务。

用大白话来理解:
1. "升平"指国家安定繁荣的时期,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好日子"。前人留下的成功经验,今天依然能派上用场。
2. "不废为公"强调有用的东西要坚持使用,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就不能随便丢弃。就像现在说的"好政策要保持连续性"。

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
- 既肯定历史经验的价值,又强调实用主义
- 把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说得很清楚:一切要为公众谋福利
- 短短十个字,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就像我们现在既坚持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又根据新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核心都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务实又为民的思想,放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