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飞仙岭时的所见所感,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飞仙岭的独特魅力。
前两句写进入蜀地后,沿途的风景激发了诗人的诗兴,眼前是层层叠叠的云雾和山峦。这里"牵吟"二字很生动,说明景色美得让人忍不住想写诗。
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说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呆板无趣的岩石和山谷,没什么特别之处,完全比不上飞仙岭这几座秀丽的山峰。"痴岩顽壑"这个拟人化的说法很有趣,把普通山石比作呆头呆脑的笨家伙,而飞仙岭的山峰则像灵动的仙子。
全诗最妙的是"数朵峰"这个比喻,把山峰比作花朵,既写出山势的秀美轻盈,又暗合"飞仙"的仙气,让人仿佛看到几朵白云般的山峰漂浮在云雾中。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把对飞仙岭的惊艳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