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喜惟凤的僧人从关中归来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孤锡依京侍,诗愁上鬓新”描绘了僧人独自带着锡杖回到京城,虽然环境陌生,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这里的“诗愁”并非真正的忧愁,而是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深情,这种情感让他的鬓角似乎也增添了几分新的感触。
颔联“迹离三辅晚,梦落九江频”写僧人离开了关中(三辅)的地方,时间已晚,而他的梦境却常常回到九江。这表明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依然牵挂着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梦境成为他与过去联系的桥梁。
颈联“草入松根井,磬通花外邻”描绘了僧人所处的环境:青草蔓延到松树根部的井边,远处寺庙的磬声透过花丛传到邻居那里。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尾联“重来知未倦,闲趣自相亲”则总结了僧人的心境:他重回此地并不感到疲倦,反而在悠闲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里的“闲趣”指的是他在自然和诗歌中找到的内心满足,这种满足让他感到亲切和愉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僧人在回归自然与诗歌中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僧人内心活动的刻画,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释宇昭
释宇昭,江东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