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王学正的文人,通过回忆他的才华和遭遇,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和怀念。
首联“书剑当年游上都,贤关虫篆校诸儒”写王学正年轻时带着书剑(象征文武双全)到京城求学,在文人聚集的地方钻研学问(“虫篆”指细小的文字,代指学问)。这两句展现了他早年意气风发的形象。
颔联“文华灿灿九苞凤,俊气駸駸千里驹”用两个比喻赞美他:像凤凰羽毛般闪耀的文采,像千里马般昂扬的才气。“九苞凤”是传说中凤凰的九种特征,形容才华出众;“千里驹”则突出他的锐气。
颈联笔锋一转,“妙质竞谁挥垩漫,白头空此死樵苏”说这样优秀的人(妙质)本应有人提携(挥垩漫是匠人用白土修正器物,比喻伯乐),却最终白发苍苍默默死于柴草堆(樵苏)中。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怀才不遇的悲剧。
尾联“遗编残稿应犹在,搔首令人益叹吁”写诗人想到逝者留下的手稿还在,忍不住挠头叹息。通过“搔首”这个细节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处宣泄的遗憾。
全诗用“凤凰变草民”的对比手法,先极力渲染逝者才华,再突然跌落现实,形成情感冲击。最后以遗稿为纽带,将作者的痛惜与读者的共鸣串联起来,传递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普遍愤懑。诗中“九苞凤”“千里驹”等鲜活的比喻,即使现代读者也能直观感受到逝者的不凡。
叶大年
叶大年,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高宗绍兴初曾作挽王僖诗(《中吴纪闻》卷五、六)。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