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

斜阳淡淡柳依依,立马桥边客去迟。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
薄荐豆粥无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
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夕阳下旅人驻足桥边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人生无常、功名虚幻的感慨。

前两句"斜阳淡淡柳依依,立马桥边客去迟"勾勒出一幅黄昏送别图:柔和的夕阳下,柳枝轻拂,旅人迟迟不愿离去。这里用"淡淡"和"依依"两个叠词,营造出温柔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人生思考。"昼锦"指白日衣锦还乡的荣耀,却已成"蝼蚁梦",暗示功名富贵如蚁穴般虚幻;"夜台"指坟墓,面对兄弟情深的诗篇也会感到惭愧。"豆粥""蒲扇"这些普通物品,暗示人生有起有落,富贵贫贱都是暂时的。

最后两句借用南朝刘孝标(字峻)的典故,他因家贫只能穿妇人衣裙,表达怀才不遇之恨。诗人以此自况,感叹千年之后,自己的心事还能被谁理解并转告故人呢?

全诗以景入情,通过黄昏送别的场景,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诗人用朴素的生活意象(柳树、豆粥、蒲扇)和贴切的典故,表达了功名虚幻、知音难觅的惆怅,语言含蓄却情感真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