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春入东郊晓望明,霏霏新雨点初成。
野农岂解知尧力,惟喜年来垅易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语言质朴,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首句“春入东郊晓望明”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在东郊的清晨,这里的早晨格外明亮。春天的到来让大地充满生机,给人一种新气象的感觉。

次句“霏霏新雨点初成”则具体描述了刚下的春雨,雨点细密而密集,这预示着土地即将变得滋润。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想象到春天的雨点如何轻轻落在大地上,让大地焕发生机。

后两句“野农岂解知尧力,惟喜年来垅易耕”转而描述了农民的感受。这里借用古代贤君尧的故事,来表达春天到来后,土地变得更容易耕耘,农民们的劳作因此变得更加轻松。虽然农民可能并不了解尧的恩惠,但他们却明白,新的一年里耕作会更加顺利,这种轻松和期待的情绪被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农民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传达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喜悦,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生机盎然的美妙。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