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院 其一

精蓝本是真人宅,叠嶂今名释子山。
绿树不妨丹鹤下,白云常伴老僧閒。
无风木任秋蝉荫,积雨庭多石藓斑。
儒客坐来除俗态,暮钟飞出望归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禅意的寺院景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的超脱。

首先,诗中提到“精蓝本是真人宅,叠嶂今名释子山”,意思是说这座寺院原本是修行者的居所,如今被称作释子山,暗示了这里的历史和宗教背景。这里的“精蓝”指的是寺院,而“释子”则是指僧人。

接着,“绿树不妨丹鹤下,白云常伴老僧閒”描绘了寺院周围的环境。绿树成荫,丹鹤自由飞翔,白云悠然飘过,老僧心境闲适,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这里的“丹鹤”象征着长寿和吉祥,而“老僧閒”则体现了僧人的宁静与超脱。

“无风木任秋蝉荫,积雨庭多石藓斑”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自然景象。即使没有风,树木依然为秋蝉提供荫凉,庭院因为雨水而长满了石藓,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力量和岁月的痕迹。这里的“秋蝉”和“石藓”都带有一种时间流逝的意味,暗示了寺院的古老与宁静。

最后,“儒客坐来除俗态,暮钟飞出望归还”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生活的向往。儒客(指文人)来到这里,希望摆脱世俗的烦扰,而暮钟的声音则仿佛在召唤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暮钟”象征着寺院的宁静与禅意,而“望归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寺院的自然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俗世烦扰的厌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宁静与美好。

王投

王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新城县(明万历《新城县志》卷三)。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