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一百首 其五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一作光中)呈草本,平明舁(一作御)出阁门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中一位宫女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生活气息和微妙的权力感。

前两句"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像镜头特写:宫女恭敬地面对皇帝,把精美的彩笺叠放整齐,连绣墩都小心挪到玉案旁。这里的"叠花笺"和"移绣坐"两个动作,既展现宫廷文书工作的精致,又暗示了在皇帝面前必须处处谨慎的规矩。

后两句"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转入工作流程:宫女在烛光下呈递诏书草稿,天亮后这份文书就会被郑重抬出宫门宣告天下。"红蜡烛"的暖光与"平明"的晨光形成时间过渡,短短一夜之间,一份文书从起草到颁布的全过程跃然纸上。

全诗妙在通过"叠笺-移座-呈稿-颁布"四个连贯动作,把皇宫政务的庄重与日常交织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宫女看似只是文书工作者,实则参与了国家政令的诞生过程,这种特殊身份在寻常动作中透露出不寻常的意味。烛光与晨光的交替,更暗示着皇宫里不分昼夜的政务运转。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