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儿子翱来凤阳留一月遣归因令早营草
老病不得归,独处长戚戚。
二子江南来,眼暗初未识。
生常戒垂堂,肌肉如雪白。
一月长途间,海风吹尽黑。
买酒为相劳,问答向中夕。
迢迢汉阳簿,春来断消息。
阿宣在母旁,颇知工翰墨。
艰难且拨弃,顿使沈忧释。
所愧无定居,百岁半为客。
经营须及早,尚爱龙湫僻。
况近读书台,云销四山碧。
泉深出丹砂,地冷多琥珀。
既非匡世资,庶遂陶阮逸。
良辰戒僮仆,匆匆又南北。
五月方郁蒸,日气成霞赤。
出入非所宜,川陆慎所历。
惜别岂无泪,向汝难再滴。
秋江有鲈鱼,当挂吴淞席。
二子江南来,眼暗初未识。
生常戒垂堂,肌肉如雪白。
一月长途间,海风吹尽黑。
买酒为相劳,问答向中夕。
迢迢汉阳簿,春来断消息。
阿宣在母旁,颇知工翰墨。
艰难且拨弃,顿使沈忧释。
所愧无定居,百岁半为客。
经营须及早,尚爱龙湫僻。
况近读书台,云销四山碧。
泉深出丹砂,地冷多琥珀。
既非匡世资,庶遂陶阮逸。
良辰戒僮仆,匆匆又南北。
五月方郁蒸,日气成霞赤。
出入非所宜,川陆慎所历。
惜别岂无泪,向汝难再滴。
秋江有鲈鱼,当挂吴淞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老多病的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充满了深沉又温暖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父子重逢的悲喜交加
开头写老父亲独自在凤阳养病,眼睛昏花到连两个儿子都认不出来。看到原本皮肤白皙的儿子经过长途跋涉被海风吹得黝黑,既心疼又欣慰,赶紧买酒慰劳,彻夜长谈。这种细节特别真实,就像现代父母见到在外打拼的孩子一样。
2. 家庭琐事中的牵挂
诗中提到小儿子阿宣开始学写字,大儿子在汉阳做小官却久无音讯。这些家常话透露出父亲虽然卧病,却时刻记挂着每个孩子的生活,连孩子学写字这种小事都让他暂时忘记了忧愁。
3. 安家置业的苦心
父亲像所有中国家长一样操心儿子的"房子问题"。他看中龙湫这个地方靠近读书台,风景好("云销四山碧"),还有矿产(丹砂、琥珀),虽然自己这辈子漂泊惯了,还是希望孩子能早点安定下来。这种催买房的心态古今相通。
4. 送别时的千叮万嘱
最后送儿子回去时,父亲像个老小孩一样说"不是不想哭,是眼泪早就流干了"。叮嘱五月天气闷热要注意安全,还惦记着秋天让儿子寄吴淞江的鲈鱼来。这种絮叨中藏着说不尽的爱,就像现在父母总让我们"记得按时吃饭"。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封普通的家信,但正是这些做饭、买房、寄特产的日常对话,让我们看到跨越千年的亲情从未改变。诗人把病痛中的孤独、见面的欣喜、分别的不舍,都化在了柴米油盐的嘱咐里,特别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