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沧海君》用生动的历史典故,描绘了反抗暴秦的英雄群像,暗含对命运与抗争的深刻思考。
上半部分(前四句)用电影般的镜头串联刺杀秦始皇的经典场景:高渐离在乐器中灌铅刺杀未遂,荆轲地图藏匕首却失手,最后以秦始皇死在巡游的臭鱼车中收尾——这些画面传递出"暴政终将灭亡"的必然性。
下半部分(后五句)聚焦两位特殊人物:刘邦(赤帝子)和张良(沧海君)。他们一个用三尺剑,一个用百斤铁椎,但诗中质疑"为何要执着于个人刺杀"(千金轻报秦)。最后两句点出残酷真相:即便像张良这样的智者,若只学暗杀不学韬略(不进圯桥履指拒绝黄石公的教导),也会白白送死。
全诗妙在用刺杀失败的案例作对比:前面写具体刺杀场景,后面通过刘邦/张良的故事暗示——推翻暴政需要更高明的策略。就像用"臭鱼车"预言秦始皇之死般,说明暴政终将自取灭亡,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时势而非逞匹夫之勇。
张宪
(?—1142)阆州人。为岳家军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高宗绍兴四年,参加收复襄汉六郡战役,攻取郢州后,与徐庆、牛皋等进克随州,又和王贵等大败金将刘合孛堇及伪齐将李成数万联军,复邓州。十年,从岳飞北伐,领兵夺据颍昌府、淮宁府。郾城大战后,引军攻拔临颍,并与徐庆等在临颍附近再破金兵。以战功官居观察使。十一年,岳飞罢兵权,改任鄂州大军副都统制。秦桧、张俊使军人王俊诬告其策划为岳飞收回军权,与岳云同时被捕。在狱中被拷掠至体无完肤,终不伏罪,遂与岳氏父子并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