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 其二

马尾一山落,马头一山起。山山不知名,日月但如此。

几年不见山,初心见山喜。入山转厌山,山灵讵蒙耻。

寻常屐齿间,所见我过矣。浪游无好山,皮相无真士。

现代解析

这首《黔山 其二》描绘了作者对山的复杂情感变化,以及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用“马尾一山落,马头一山起”来形容连绵起伏的山峦,给人一种山势连绵不绝的感觉。这些山虽然无名,但它们的存在如同日月一样恒久不变。这里,作者通过山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

接下来,作者提到“几年不见山,初心见山喜”,说明他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山,再次见到时,内心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源于对自然的怀念和对山的热爱。然而,随着深入山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入山转厌山,山灵讵蒙耻”。他发现自己对山的喜爱逐渐转为厌倦,甚至怀疑山是否也会因此感到羞耻。这里,作者通过这种情感的变化,暗示了人们在追求某种事物时,往往会因为过于接近或熟悉而产生厌倦感。

随后,作者反思道,“寻常屐齿间,所见我过矣”,意思是说,在自己日常的行走中,所见的山已经足够多,甚至有些过度了。这种反思表明作者开始意识到,频繁的接触和过度的追求,反而会削弱对事物的真正欣赏。

最后,作者总结道,“浪游无好山,皮相无真士”。他认为,漫无目的的游历无法真正欣赏到山的美,而只看表面的人也难以遇到真正的有识之士。这里,作者通过山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见解:真正的美和真理,往往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对山的情感变化,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事物从热爱到厌倦的心理过程。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真正的美与真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