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相

惜无百里地封君,摄相区区道屡伸。
少正将身膏斧刃,侏儒流血汙车轮。
方令鲁国知王法,自此齐侯畏圣人。
昔放四兇诛二叔,舜周功业殆同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孔子担任鲁国代理宰相时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他以法治国的魄力。

前四句说孔子虽然只是个小官("摄相"指代理宰相),但坚持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他严惩了奸臣少正卯("少正"指少正卯,被比作该杀之人),连矮小的侏儒犯法也难逃惩罚,展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后四句说孔子的治理成效:让鲁国上下懂得了王法的威严,连强大的齐国国君都敬畏这位圣人。最后用舜帝诛杀四凶、周公诛管蔡的历史典故("四凶""二叔"都是古代著名的恶人),把孔子的功绩比作古代圣王,说明他整顿法纪的功业堪比这些伟大君王。

全诗通过"小官办大事"的强烈反差,突出了孔子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形象。用历史典故作类比,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让读者感受到孔子在作者心中崇高的历史地位。语言上"膏斧刃""汙车轮"等生动描写,让严肃的法治故事有了画面感。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