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艰辛但充满孝心的场景。
首句“日晏炊烟冷屋山”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炊烟升起,但屋子里依然冷冷清清,暗示了生活的贫寒和孤独。这里的“冷屋山”不是指山,而是用“山”来形容屋子的凄凉和空旷。
第二句“典书籴米奉慈颜”讲述了主人公为了供养母亲,不得不典当书籍来换取粮食。这里的“慈颜”指的是母亲的面容,表达了主人公对母亲的孝顺和深情。
第三句“祇今童稚便安养”则转折到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无忧,得到了良好的照顾。这里的“童稚”指的是年幼的孩子,代表着新一代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一饱谁知有许艰”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感叹。现在的人们能够吃饱穿暖,但谁又能体会到过去为了温饱所经历的艰辛呢?这里表达了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感慨和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展现了孝心的伟大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孝道的人心生敬意。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