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雅致的竹林禅院,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
前两句写景:在道吾山的竹林禅院里,芙蓉花静静绽放,老禅师躺在藤床上,周围是幽深的翠竹。这里用"翡翠深"形容竹林浓密的绿色,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现象和人物活动展现禅院的神韵:雨后雷声轰鸣如龙腾,满院风露中鹤影徘徊。诗人与竹子静静相对从不厌倦,老禅师们清雅的谈吐也值得寻味。这里"雷霆龙拥闼"的夸张比喻,与"鹤当林"的静谧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大自然的壮美与禅院的超脱。
最后两句表达向往:听说其他山上的高僧也会出山,不知谁能再听到他们如金玉般珍贵的教诲。这里"金玉音"既指高僧的法音,也暗喻智慧之言的可贵。
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笔法,将竹院的清幽、自然的壮美、禅意的深远融为一体。诗人用"此君"(竹子的雅称)与"诸老"的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向往的精神家园——一个既能静观自然,又能聆听智慧的地方。诗中雷雨鹤影的意象组合,尤其生动地表现了禅院"动中取静"的独特韵味。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