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如何处理边疆防御与内部发展的平衡。诗人通过历史典故,批评了盲目扩张的弊端,肯定了稳扎稳打的治国智慧。
前四句开门见山:古代就有分封土地的制度,但明智的君主更注重边疆安定。如果掏空国内资源去经营外围,这绝不是治国正道。这里用"虚内事外"四个字,精准点出了劳民伤财的扩张政策弊端。
中间四句举了两个历史案例:周朝《诗经》歌颂过远征,汉朝军队也曾出征祁连山。虽然这些军事行动展示了天朝威严,但最终那些土地还是难以守住。诗人用"弃捐"(丢弃)一词,暗示这种扩张得不偿失。
后四句通过对比提出解决方案:卓越的策略(如汉代金城之策)应该是在边疆屯田驻军。这种持重稳健的做法才是长远之计,真正的武功不在于开疆拓土,而在于保全国家实力。最后"武功信由全"的"全"字用得巧妙,既指保全疆土,也暗含"周全考虑"之意。
全诗像一位老将军的谆谆告诫:与其好大喜功,不如稳守根本。这种务实的思想,对现代人处理工作生活中的"扩张欲"也有启示——有时候,守住核心比盲目拓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