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道上黄菊盛开经数百里不绝传是东篱遗种

江州古时路,黄花翳连冈。举世无人识,飘零随哓霜。

陶公感萧晨,采之助飞觞。遂令千载后,华屋延秋光。

亭亭金石姿,不随世炎凉。清泉濯宿根,空山抱孤芳。

一承君子顾,纫结古锦囊。岂惟制颓龄,令德滋日章。

所以浮湘者,亦欲餐其英。柴桑今为墟,此意谁与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江道上黄菊盛开的景象,并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格的敬仰,以及对世人遗忘这种精神的感慨。

开头两句,诗人走在九江古道上,看到黄菊遍布山冈,这些黄菊在世人眼中或许平凡无奇,无人识得它们的美。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联想到陶渊明,他曾在这片土地上采菊饮酒,留下了千古佳话。陶渊明的高洁品格,使得这些黄菊在千年之后,依然在秋日里绽放光彩。

诗人用“亭亭金石姿”来形容黄菊的坚韧,它们不随世态炎凉而改变,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清泉滋养着它们的根,空山中的黄菊孤独地绽放,但它们依然坚守自己的芬芳。诗人认为,黄菊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君子的品德,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甚至滋养德行。

诗的最后,诗人感叹,如今陶渊明的故乡已经荒废,这种高洁的精神还有谁能理解呢?他通过黄菊,表达了对陶渊明品格的追思,以及对世人遗忘这种精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黄菊的形象,赞美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同时也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精神。诗人用浅显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既赞美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