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图景,充满流动的韵律感和淡淡的哀愁。
第一句"忆移兰棹过茗溪"像电影开场,用"忆"字带我们进入回忆画面。诗人划着装饰华美的小船(兰棹)穿过茗溪,这里的"移"字用得巧妙,让人感觉船是轻轻滑过水面的。
第二句"溪上天寒日欲西"交代了时间和氛围。溪上寒气渐起,太阳快要落山,一个"欲"字让夕阳有了动态感,仿佛能看见太阳慢慢西沉的过程。
最精彩的是后两句的声画结合:"歌罢竹枝风正急"中,刚唱完竹枝民歌,突然刮起一阵急风。这里的"罢"和"急"形成节奏对比,就像音乐突然转调。而"乱云生处鹧鸪啼"更是神来之笔——在翻滚的云团中传来鹧鸪的啼叫,这种鸟的叫声在古诗中常带着哀愁,与乱云、寒风共同营造出略带忧伤的意境。
全诗就像一支江南小调,通过划船、唱歌、风云突变、鸟啼这几个动态场景的切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转瞬即逝的黄昏之美和淡淡的羁旅之愁。特别是最后鹧鸪的啼叫,余音袅袅,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