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若谷别后见寄

言念分符日,来逢别乘贤。疮痍求俗去,风教为民宣。

吏狱都无扰,农畴属有年。欢尝陪射的,清不废鸣弦。

避俗寻萧寺,游春醉画船。文楸坐帷幄,诗敌肆戈鋋。

邂逅穷江地,凄凉落叶天。代还公去矣,伫立我依然。

久契诚弥固,离忧不暂蠲。高台倚章贡,时一诵佳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何若谷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深厚情谊。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回忆共事时光 作者想起和何若谷一起工作的日子,称赞他是个贤能的官员。他们一起为百姓消除疾苦、改善民风,治理有方,监狱里没有冤案,农田连年丰收。闲暇时还一起射箭、弹琴,过着清雅的生活。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追忆闲适生活 他们曾为躲避俗务去寺庙清修,也曾在春天乘画船饮酒赏景。下棋时像在军营运筹帷幄,写诗时像在战场挥洒才情。这些回忆如今都成了过去,眼下只剩落叶纷飞的凄凉景象。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发离别愁绪 友人奉调回京,作者只能独自伫立江边目送。虽然他们的友谊经得起时间考验,但离别的忧愁始终难以排解。以后作者只能常常登上高台,望着章江和贡江,一遍遍读友人留下的诗篇来寄托思念。

诗歌亮点: 1. 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前半段的热闹共事 vs 后半段的孤独凄凉 2. 比喻生动:把下棋比作"帷幄运筹",写诗比作"挥戈作战",展现文人雅趣 3. 结尾余韵悠长:通过"登台诵诗"的日常画面,让思念之情持续绵延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唠家常般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官员之间难得的志同道合之谊。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