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宽赠李方叔
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朋友间的赠言,用平实的比喻讲透了人生的无奈与坚守。
开头用"管鲍之交"的典故反衬现实——古人那种生死与共的友情早已消失,现在的交情像云雨一样反复无常。但诗人对朋友说:我懂你,就像能透过矮墙看见你的肩膀那样了解你的为人。
中间用一连串生动比喻道出人生困境:老马困在马槽、壮士哀叹年老,就像花钱买技术却用不上,兔丝草(寄生植物)的生存完全依赖缠绕他物。秋风扫落叶的意象暗示人生飘零,清贫的生活像用短绳打水,难以触及深处的泉水。
但诗人主张在困境中保持气节:不要贪图晚年安逸(桑榆暖),要像松柏桂花那样耐得住严寒。种田看似低贱,但坚守志向更难能可贵。真正的富贵(五鼎食)和清贫(瓢与箪)在精神层面没有差别。
最后真挚建议:我们不如做邻居共度晚年,别像群鸡那样扎堆争食。这首诗可以当座右铭,提醒我们别落于人后。全诗没有说教,用老马、短绳、秋风等日常意象,把中年人特有的疲惫与坚持写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