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二首 其一
路绕飞狐西,心与大刀折。
鼓声断重围,斜日阴山雪。
阵云随草低,杀气傍城结。
何人哭辽水,水上青怜灭。
边色寒苍茫,老将节旄绝。
胡马蹄足高,踏冰如踣铁。
露宿黄沙戍,哀笳增哽咽。
征人半未归,分甘死饥渴。
家山常在眼,莫念经年别。
鼓声断重围,斜日阴山雪。
阵云随草低,杀气傍城结。
何人哭辽水,水上青怜灭。
边色寒苍茫,老将节旄绝。
胡马蹄足高,踏冰如踣铁。
露宿黄沙戍,哀笳增哽咽。
征人半未归,分甘死饥渴。
家山常在眼,莫念经年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艰苦的军旅生活和思乡之情,充满悲壮苍凉的氛围。
开篇用"飞狐西"点明边塞的荒远,将士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行军。"大刀折"暗示战斗的惨烈。接着用鼓声、斜阳、阴山雪等意象渲染战场肃杀的气氛,阵云低垂、杀气凝结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战场压抑的画面。
中间部分通过"哭辽水"的细节表现战争带来的伤痛,老将的节旄(军旗)断绝暗示战况不利。胡马踏冰的铿锵声与露宿黄沙的艰苦形成对比,哀伤的笳声更添凄凉。
最后转向将士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甘愿忍受饥渴,却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家山常在眼"道出将士们时刻牵挂故土的心情,但又不得不面对长年别离的现实。
全诗通过战场环境、行军细节和内心独白三个层面,生动展现了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与思乡愁绪,既有壮阔的战争场面,又饱含深沉的人文关怀。